正面教育
家长应该避免的管教方式
1、不要贬低孩子。“这个你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这种贬低会损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不要威胁孩子。“你再在墙上乱画,看不打不打你。”“你再要吃冰淇淋,以后我就不带你出来!”每威胁孩子一次,都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不自在,孩子有时还会恨父母。威胁对孩子的改进行为没多大作用。
3、不要贿赂孩子。“你不乱动东西,我就给你买玩具”,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4、不要让孩子答应以后怎样。“你答应妈妈睡觉时不吵!”可是孩子记性,一会儿又吵又闹,弄得母亲又生气又伤心。
5、给孩子讲解要简单明了。讲个没完,孩子可能没兴趣,也记不得那么多。讲得不好,孩子会“越听越糊涂。”
6、不要过分纵容孩子。惯坏孩子再来教,孩子不容易教好。
7、不要使用不一致的规矩。家长要与幼儿园配合,在家里,家长一定要与配偶或长辈保持一致。
8、不要使用不合年龄的规矩。不要用小学生的某些规矩来对待幼儿。
9、不要盲目的服从。对孩子的种种要求,如“我要看电视”,“我要喝水”,父母如果立即满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的品德。
10、不要轻易打孩子。打孩子究竟对不对,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1) 孩子被大人的口气和暴行吓倒了,也许以后真的不敢再犯,但是否学习到正确的是非关念则不得而知。许多父母是打完孩子就不管了。
(2) 孩子变得阳奉阴违,大人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的行为一直需要别人来控制,因此,长大以后不能自我作主,凡事皆要依赖他人的眼光,容易成为“随风倒”的人。
(3) 孩子接收到“你有错时,我就可以打你”的信息后,他也会依样画葫芦地对待别的小朋友,也许将来会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4) 对孩子一向施予严厉管教的父母,一旦老了,强壮的儿女会不会以爱父母为理由而虐待父母?也值得深思。
教育孩子的一门复杂的艺术,如何管教孩子,做父母的最明白。但有一点,家长要牢牢记住: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而不是歧视。
家长应该如何实行正面教育
孩子所有的行为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要尝试去做。当然孩子在尝试的时候会犯错误,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分解步骤让孩子来学习,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在尝试过过程中犯了错,孩子是可以体验到后果的,能够从中自主学习,做为家长不要事后责难挖苦,在养育过程中,孩子犯了错之后家长不要使用负面语言。家长不要禁止孩子尝试,而是让孩子尝试之后体验自然后果,也就是家长不要干涉,让孩子自己学习。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孩子天生具有社会兴趣,也就是“社会责任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才能完成社会自我价值部分。
1、使用积极暂停
而积极的暂停,是可以和孩子共同约定的,比如一个固定的手势。当情绪激动时,可以出示这个手势,那么大家就要暂停失控的局面,先调整情绪再来解决事情。
例如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太生气了,需要冷静一下。
可以创设一个冷静角,请孩子赋予它特殊的名字,比如“太空”、“温暖房”,当情绪不佳时,家长和孩子都可以选择先去冷静,然后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选择轮
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列出每日冲突或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清单;
在一个圆形图表上的每部分写下一个解决办法,让孩子画图或者标注;
当再次出现相关问题时,建议他可以尝试用“选择轮”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孩子会跟小朋友或者兄弟姐妹争抢玩具,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出“选择轮”,当再次出现抢玩具状况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解决。(可以每次使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思考总结哪一种最有效,或者哪一种方法什么情况下最有效)
工具有效的关键是孩子自己做而不是由家长告诉他,不管孩子选择的是什么,我们帮助他培养的是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自己想的自己决定的,因此执行的就好
3、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即使孩子没有生活在责难、羞辱和痛苦之中,他们似乎仍然会从别的地方学到自责。通常,他们会自己认定自己“应该”更完美,我们应反复教给孩子把犯错误当作学习的好时机。
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错误,悉心引导孩子分享
经常和孩子讨论:犯了什么错误,从中学到什么?
对于小龄宝宝不会写不会画说又说不利索怎么办?
个人觉得耐心最重要,理解情绪要放在首位
在不危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宝宝去尝试,脏点乱点都没关系,
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正面教育的重要性
正面管教是针对所有孩子群体的,并不是说正面管教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的教养方式,他以和善而坚定为理念,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为目的。
正面管教中的许多工具卡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使用的,比如日常惯例表可以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鼓励可以培养孩子,以自我评价为标准而不以别人的评价作为判定。
实施正面管教家庭的氛围非常重要,家长一定要和善坚定,而不可以情绪化大吼大叫。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正面管教提倡的这种和善的氛围,是适用任何孩子的。
正面管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让我们改变传统的那种负面管教的方式,所谓的负面管教是孩子犯错误了,老师或者家长没有能力或者懒得去找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只看到了负面的表象,就简单粗暴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根本不能解决孩子所遇到的问题,而正面教育正好相反,找到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孩子自身的自律性,积累孩子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1.它能够帮助孩子感觉到心灵的连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2.和善与坚定并行,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
3.孩子能够学会自主,让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并且处理自己在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4.通过训练,让孩子拥有,独自生活的生活技能。
也让家长知道,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清晰的认识自己和孩子,并且接受孩子当下的状态。可以让家长更轻松地教育孩子,并且,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
什么是正面教育
正面管教是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又简.尼尔森博士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创作出来的一套管教模式。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以目地为导向的,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符合每个人的发展需求。简.尼尔森把这些理论融合到正面管教的工具当中,让家长们可以运用到育儿生活中,理解工具背后的原理很重要。
正面管教没有特定地针对哪个人群,但在不同人群中使用的工具会有所不同。比如工具“拥抱”,几乎适用于所有年龄的孩子,但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拒绝,那我们就换个工具与青春期的孩子加强连接,比如“特殊时光”。当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与孩子选择时,对于较小的孩子我们用“有限选择比较合适”,对于大孩子,用“启发式提问”会更好。
所以,不是说正面管教面对哪个人群,而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具去解决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