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激素测定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能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及有无胰岛素抵抗。

试验方法:禁食8~12小时,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于口服75g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正常范围: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g葡萄糖)胰岛素水平(mU/L)
空腹<5.1空腹4.2~16.2
1小时<10.01小时41.8~109.8
2小时<8.52小时26.2~89.0
    3小时 5.2~43.0

结果分析:

1、正常反应:正常人基础血浆胰岛素为5~20mU/L。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上升至峰值(可为基础值的5~10倍,多数为50~100mU/L),然后逐渐下降,3小时后胰岛素降至基础水平。

2、胰岛素分泌不足:空腹胰岛素及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

3、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高于正常值,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抵抗。

4、胰岛素分泌延迟: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后呈迟缓反应,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内分泌激素测定作用

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激素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的激素。各类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各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下,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各器官间的激素水平相互调节、相互制约。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来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激素又可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因此,测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各激素的水平,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以及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物的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测定

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10肽激素,也称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可采用GnRH刺激试验了解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以及其病理生理状态。

检测方法:

上午8时静脉注射LHRH 100μg,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分别取静脉血2ml,测定LH值。

结果分析:

1、正常反应:静脉注射LHRH后,LH值比基值升高2~3倍,高峰出现在15~30分钟。

2、活跃反应:高峰值比基值升高5倍。

3、延迟反应:高峰出现时间迟于正常反应出现的时间。

4、无反应或低弱反应:注入GnRH后LH值无变化,一直处于低水平或稍有上升但不足基值的2倍。

临床意义:

1、青春期延迟:GnRH兴奋试验呈正常反应。

2、垂体功能减退:如希恩综合征、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垂体组织遭到破坏等,GnRH兴奋试验呈无反应或低弱反应。

3、下丘脑功能减退:可能出现延迟反应或正常反应。

4、卵巢功能不全:FSH、LH基值均>30U/L,GnRH兴奋试验呈活跃反应。

5、多囊卵巢综合征:LH/FSH比值≥2~3,GnRH兴奋试验呈活跃反应。

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

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是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在血中和α2和β球蛋白结合,受下丘脑GnRH、卵巢激素和抑制素的调节。育龄期妇女垂体促性腺激素随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变化。FS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激素,L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卵巢排卵和黄体生成,以促使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血FSH正常范围(U/L):

卵泡期、黄体期:1~9

排卵期:6~26

绝经期:30~118

血LH正常范围(U/L):

卵泡期、黄体期:1~12

排卵期:16~104

绝经期:16~66

临床意义:

1、鉴别闭经原因:FSH及LH水平低于正常值,提示闭经原因在腺垂体或下丘脑。FSH及LH水平均高于正常,提示病变在卵巢。

2、排卵监测:测定LH峰值可以估计排卵时间及了解排卵情况,有助于不孕症的诊断及研究避孕药物的作用机制。

3、协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测定LH/FSH比值,如LH/FSH≥2~3,有助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4、诊断性早熟:有助于区分真性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由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FSH及LH呈周期性变化。假性性早熟的FSH及LH水平均较低,且无周期性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及β亚单位组成,主要由妊娠滋养细胞产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生殖细胞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如肺、肾上腺及肝脏肿瘤也可产生hCG。

不同时期血清hCG浓度(U/L)

非妊娠妇女:<3.1

妊娠7~10日:>5.0

妊娠30日:>100

妊娠40日:>2000

滋养细胞疾病:>100000

临床意义:

1、妊娠诊断:血hCG定量免疫测定<3 1="" g="" l="">25U/L为妊娠阳性。

2、异位妊娠:血尿hCG维持在低水平,间隔2~3日测定无成倍上升,应怀疑异位妊娠。

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血hCG浓度经常>100kU/L,且子宫≥妊娠12周大,hCG维持高水平不降,提示葡萄胎。

4、性早熟和肿瘤:最常见的是下丘脑或松果体胚细胞的绒毛膜瘤或肝胚细胞瘤以及卵巢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分泌hCG导致性早熟,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是肝胚细胞瘤的标志。分泌hCG的肿瘤常见于肠癌、肝癌、肺癌、卵巢腺癌、胰腺癌、胃癌,在成年妇女引起月经紊乱;因此成年妇女突然发生月经紊乱伴hCG升高时,应考虑上述肿瘤的异位分泌。

雌激素测定

育龄妇女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产生。雌激素(E)分为雌酮(E1)、雌二醇(E2)及雌三醇(E3)。在正常月经周期中,E2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而波动。卵泡期早期雌激素水平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排卵前达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排卵后达低点,以后又开始上升,排卵后7~8日出现第二个高峰,但低于第一个峰,以后迅速降至最低水平。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E2水平低于卵泡期早期,雌激素主要来自雄烯二酮的外周转化。

E1正常值(pmol/L):

卵泡期:125~377.4

排卵期:125~377.4

黄体期:125~377.4

绝经后:—

E2正常值(pmol/L):

卵泡期:92.0~275.0

排卵期:734.0~2200.0

黄体期:367.0~1100.0

绝经后:<100.0

临床意义:

可用于监测卵巢功能。测定血E2或24小时尿总雌激素水平。

1、鉴别闭经原因:①激素水平符合正常的周期变化,表明卵泡发育正常,应考虑为子宫性闭经;②雌激素水平偏低,闭经原因可能为原发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低下,或药物影响而致的卵巢功能抑制,也可见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高催乳激素血症等。

2、诊断有无排卵:无排卵时雌激素无周期性变化,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绝经后子宫出血。

3、监测卵泡发育:应用药物诱导排卵时,测定血中E2作为监测卵泡发育、成熟的指标之一,用以指导hCG用药及确定取卵时间。

4、协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E1升高,E2正常或轻度升高,并恒定与早卵泡期水平,E1/E2>1。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