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
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2周就要注意。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值多少正常
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十个宝宝九个黄,晒晒太阳就好啦;有的家长则会小心地观察孩子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点黄就担心不已。那么,新生儿黄疸是什么病?到底严不严重?
一、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多数为正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宝宝在胎儿期的时候,为了满足对氧的需求,产生了大量的红细胞,宝宝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因此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胆红素明显增高,可是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及时清除这些胆红素,结果就会引起宝宝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2-3天开始出现,宝宝一般状况良好,胆红素值不是很高,在出生后10-14天会消退,通常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黄疸可在出生24小时内就出现,而且每天胆红素上升得很快,胆红素值一般比较高,持续时间2-4周。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巨结肠、母婴血型不合等,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需要及时治疗。
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如果感觉黄疸比较重,或者有疑问,要注意及早就医。
二、多吃、多排有助于宝宝退黄
多吃,多排,可帮助宝宝退黄。特别是母乳消化快、吸收快,当宝宝有黄疸时,母乳喂养的妈妈更要多喂奶。
有些家长可能想通过晒太阳的方式来给宝宝退黄。太阳光中含有少量的蓝光,对退黄有一定作用,但对黄疸的宝宝来说,这点量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长期被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也有损伤皮肤的可能,所以可以适当少量晒太阳,但不能把晒太阳当做退黄的主要方法。
三、黄疸的治疗方法:照蓝光、用药和换血
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重,需要就医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照蓝光、药物甚至是换血。
照蓝光:胆红素能吸收很多种光,其中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蓝光波长是425~475nm,正好达到要求。它可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帮助退黄。光疗需要的时长,需根据宝宝不同的情况而定。
药物:临床上常使用的药物有酶诱导剂、白蛋白、静注免疫球蛋白等。
换血:如果宝宝有严重的溶血情况,并且光疗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就可能要进行换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