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跟天气其实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这是新生儿科比较也别的一个疾病,尤其随着这几年整个国家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个疾病目前的发病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包括呼吸系统:呼吸频率、通气量和潮气量与体温成比例下降,体温16~20℃时出现呼吸暂停;体温<25℃肺血管紧张度下降,肺血容量增多,肺血管床随体温降低而扩张,出现肺水肿和肺出血。

胃肠道:肠蠕动减弱,肝脏解毒功能及星状细胞吞噬活性降低、白细胞趋化、吞噬及过氧化酶产物的功能明显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过氧化氢酶浓度下降,肾、心LDH同工酶活性相对增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首选治疗方法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需要及时治疗才行,那么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首选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关键。通常重度患儿(34℃),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并保持暖箱在适中温度。基层单位可采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包裹,有条件者亦可采用恒温水浴、远红外线抢救台等方法复温。复温中应观察肛温及暖箱温度变化,监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等。

要知道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受寒引起的损伤出现的多器官损伤的表现的,也叫新生儿的硬肿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缓慢的进行复温,其次,可以配合热量或者营养的供应的,还有对症治疗,纠正多器官的紊乱的治疗的。原则是注意肛温,腋温,体温的变化,调整温度。

展开全部